002


title: 天下蒼生-帝如來 date: '2016-05-11' tags: ['puppetry'] draft: false summary:

  天下蒼生,這個標題放在別處或許大了點,但放在一個僧者身上,應該是不為過。一個角色,編劇怎樣執筆是一回事兒,看客有怎樣的感悟又是另一回事兒。第一次寫人物評價,其實並不知道要怎樣著手,帝如來又是個人非常喜歡的角色之一。翻了翻各方資料,發現能寫的基本已經被挖空,這邊也只能儘量發揮著來了。

  當你越重視一件事情的時候,就會發現這件事情很難;越喜歡一個角色時候,濾鏡估計有大氣層那麼厚……

  帝如來這個角色從《霹靂經武紀之梟皇論戰》到《霹靂戰元史之動機風雲》,跨越了五部劇,作為一個出場就昭示著必死的佛門角色,其存活集數,大出意料之外。在這期間經歷了數次生死,顯現諸種法相,回看劇情,終其究竟,無非一個“執”。

  僧者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礙便是有了“我執”的念,有了“我”的許多煩惱,也就是入了魔。只有透過不斷地修行戒定慧三學來破除“我執”,方能具有般若心,證得菩提道。然而,帝如來在各種因緣之下,最終沒能除“我執”。

  “煩惱障品類眾多,我執為根,生諸煩惱,若不執我,無煩惱故。”-《唯識述記》

  久遠以前,帝如來還是一名普通的僧者,遵循著大覺者的菩提之道,以悲憫眾生之心,度脫世間種種罪惡。這其中不乏受其教化,棄惡從善之人,玉橫雪便是其一。

  然,僧者對“惡”的執,被有心者加以利用,一柄來自天閻魔城的“滌罪犀角”,蠱惑僧者意志,放大善惡兩極化。致使僧者在冥冥之中因“執惡”過重,逐漸偏離佛道,轉為“以殺證道”行至極端,修成鬼如來之相。

  僧者雖具足般若心,但在“我執”矇蔽之下,又豈能堪破實相?此時,過往種下的因緣,玉橫雪以命相殉,破除了鬼如來的魔障。

  到此,僧者的因果已了,同時開啟了鬼如來的因緣。從善之血祭刀,罪惡之都最後一人免於劫難,為鬼如來,亦或是帝如來埋下了不穩定的因子。

  當鬼如來茫然無措的時候,一名自稱招提的僧者,給予他一把擁有充沛靈力,足以抗衡滌罪犀角的空刀,怎樣的選擇,全在他一念之間。

  僧者將一柄空刀修成“佛刑禪那”,自身亦修成帝如來法相。由昔日的佛愆,到四境佛宗三大源流之中的佛首,創立下佛宗組織所有“法”為代表的雲鼓雷峰。

  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-《三世因果經》

  才掃又落葉,掃禪堪得機。山門迎清客,深鍾三十年。

  招提者,四方也;招提僧,四方僧也。

  帝如來化身招提僧,是為了贖罪業,亦是為了迴向當初指點他的那名僧伽。從劇中不難看出,無論是僧者,是鬼如來,亦或是帝如來,“我執”從來都未能破除。

  身為帝如來,執著於贖過去佛愆所造的罪業,所以在掃禪山門外,負業修行;執著於點化過自己的那名僧者,所以曾委派弟子尋找;執著於好友梵天入魔,這也是帝如來帶著雲鼓雷峰入世的主因;更執著於天下蒼生,以至於帝如來不惜犧牲自我,在罪身鬼如來的法相之中,鎖入佛脈,為聖方臥底找到魔皇陵,黑手了他化闡提。

  知曉了所有真相之後,鬼如來後續的路,就如他化闡提所言,“一個悲哀的人,一條艱難的路。”

  在經過了鬼如來的兩生兩死,到逆轉識中佛脈,顯現帝如來法相,一戰厲族,再到佛劍分說的斬業,滌罪犀角與佛刑禪那的齊斷。以及血剎如來的半邊法相,到最後與天之佛在如來之巔的決戰中,鬼如來的法相形散,迴歸到帝如來的法相。佛道七旬安心,最終,仍是帝相鬼相盡此身,不曾分別,此生徒勞。

  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,一個“我執”,幾次的因緣亦未能走出。帝如來是一名僧者,一個終其一生沒有破除“我執”的僧者。在這種情況下,還要堅持著自己的初心,就難免會被有心人利用。無論是帝如來,鬼如來,或是血剎如來,若是能夠捨棄“執”,便得自在。

  “三身果報自凡根,六界因緣無了痕;善逝從來非本相,枯榮生滅盡空門。” -帝如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