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初接任務的時候,突然發現,這是一個週期任務,不是月期。於是計劃一週一篇,然而,計劃終究只是計劃。三月眨眼極近收尾,只來得及趕出這一篇,寄望下月能做到一週一篇好了。懶,有一個雅稱叫‘隨性’。
先來說說與這本書的機緣。
記得那日天氣好好,心情好好,帶上小夥伴去了寺廟。迴轉之前,打算結緣幾本經書。考慮到兩人都沒帶書包,又是騎行只好作罷。負責管理的師兄就推薦了這本《回到當下》。
一本巴掌大的小冊子。在看過了原序之後,不由得對它的設計者稱讚。此書小巧的版式設計,完全適合隨身攜帶,閒暇時間,便可以拿出來看上幾頁。正如書中原序有言“本書內容並無一貫始末,而是選錄編撰而成,隨意翻起的任何一頁,其內容都獨具含義,因為這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真理語言,是當下要你去思維的文字,是直指人心的文字,是與你的呼吸般緊緊相關的文字。”;亦如這本書中所要闡述的‘內觀禪’。
內觀禪的修習,是習禪者的精進修習,就自身所發生的一切物質現象,能夠正確瞭解到這些現象的本質;當六塵的現象發生時,都能清楚的覺知到。
如禪坐了一段時間,感覺到身體的僵硬,痠痛等不舒服的感覺,此時身體不要急於有所動作。而是仔細去觀照這些身體感官引起的‘苦受’,意識到這些苦受,又作‘受念住’。當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強,產生了變換姿勢的念頭時,仔細去觀照它,同時亦觀照身體的僵硬、痠痛等感受。
有言“恆心、耐心導向涅槃。”這句話最能恰當貼切表達禪坐的精神。若在坐禪時,無法有耐性面對自身所產生的不適,則會經常變換姿勢,便無法培養出定力來。如不能增長定力,亦就無法獲得導向涅槃之道。只要保持耐心觀照,堅定專注力,這些不適會增強,亦會消失。
如臥禪,觀照腹部隨呼吸起伏,觀照眼皮下垂、沉重。這樣保持觀照,便又會清醒,直到因為真的很想睡而入睡。
如走禪,腳下每一步地抬起、推進、放下都要時時進行觀照,而若是快走,則觀照“左腳”、“右腳”。
觀照不可間斷,除非一個定力接續到另一個定力,或是一個智慧接續到另一種智慧。 舉手投足之間,每一個動作均須觀照到,如此持續的練習,便越來越能覺察周邊所發生的事情和現象。
此書名為《回到當下》,當下就是現在,就是此時此刻。如凡事由第一步開始,亦該當下就藉由每日禪坐開始。
禪修的機會絕不是不期而遇的。它的產生是由於我們每個人內心中擁有一股強烈的清靜動力……
從此,為自己得行吃坐臥較常人慢一拍,找到了個更為正確的解釋內觀禪。